首页 >> 振兴头条 >>新闻 >> 【乡村振兴信息网】洛阳偃师区:小葡萄“串”起“甜蜜”产业链
详细内容

【乡村振兴信息网】洛阳偃师区:小葡萄“串”起“甜蜜”产业链

时间:2023-09-11     作者:牛朝霞【转载】   来自:经济日报客户端

未命名_副本25.jpg

0b1d8b2c5bca825023c34bf3ea4483e.jpg


又逢甜蜜收获季,满架葡萄一园香。眼下正值葡萄成熟上市的季节,9月3日,走进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缑氏镇柏谷坞村的葡萄种植基地,充满玫瑰香味的甜蜜气息扑鼻而来,一串串“阳光玫瑰”犹如晶莹剔透的青绿色宝石缀满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诱人的甜味。

“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市场也不错,亩产在4000斤左右,预计一亩地产值在4万元以上,这都多亏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啊!”该基地负责人陈贻建高兴地说。

偃师区地质肥沃,土壤含钾量大,光照时间充足,是全国冬季不覆盖栽培的中心地带,发展优质葡萄有着良好的条件,被国家林业部授予“中国葡萄之乡”。

近年来,偃师区大力实施“农业稳区”战略,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做强做大“甜蜜产业”,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专业合作社带动、标准化生产等多项措施,推动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和旅游业协调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葡萄全产业链条,推动了偃师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

“缑氏镇的土壤地质条件得天独厚,光照充足,非常适合种植‘阳光玫瑰’,种出来的甜度、香度可以媲美进口的同类产品。”陈贻建说,但随着近年来全国各地阳光玫瑰葡萄大面积扩产,各地栽培标准各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价格直线下降。

为了打破发展瓶颈,2022年,陈贻建在偃师区农业农村局的引导支持下,和中国农科院、河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有效调控“阳光玫瑰”上市周期,并保证了果肉鲜脆多汁的口感,产品深受市场欢迎,主要销往上海、深圳等地。

和陈贻建一样,在偃师葡萄产业发展中获益的种植户还有很多,缑氏镇紫玉葡萄专业社联合社的负责人郭银龙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我们种了阳光玫瑰、夏黑、玫瑰香等6个品种,葡萄品质都很好,供不应求,很多还没采摘就被老客户提前预订了。”郭银龙一脸骄傲。

2013年,郭银龙成立紫玉葡萄专业社联合社,引领带动周边种植户共同发展葡萄产业。2021年,郭银龙创新经营模式,以紫玉葡萄园为依托,开展游园采摘活动,同时和快递公司合作,采取线上销售、直播带货、销售扶贫等模式,提高了经营效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紫玉葡萄专业社联合社入社社员1200户,带动农户近3000户,服务面积达1.8万亩。

“种葡萄说到底拼的是技术是品质。”郭银龙表示,偃师区相关部门会定期组织种植户外出学习、参加技术培训,畅通种植户和省、市、区各级农技专家的联系渠道,遇到难题,第一时间提供解决方案,正因为有相关部门的贴心服务和农技专家的技术支持做后盾,种植户们才敢大胆创新、不断引进新品种。

为了推动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偃师区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葡萄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新发展种植户按照每亩3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并为农户缴纳葡萄特色保险,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为葡萄产业发展加上“双保险”。

与此同时,偃师区加大对“偃师葡萄”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和河南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推介力度,着力扩大提升“偃师葡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经营主体开展“绿色食品”认证,充分发挥绿色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效应,通过电商、直播带货等营销模式,创立更多、更好的品牌,打造“偃师葡萄”形象。

目前,偃师区已形成育苗、种植、加工、销售等一条龙产业链,生产出鲜食葡萄、葡萄酒、葡萄醋等多元化产品。全区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总产值达4.9亿元,组建葡萄酒厂2个,年加工葡萄酒3000吨,带动当地8000多户农户从事葡萄相关行业。

“产业是民生之本、富民之基、致富之源。下一步,我们将依托现有资源,持续强化葡萄全产业链建设,打造集旅游观光、生态采摘、葡萄深加工于一体的‘甜蜜产业链’,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真正把葡萄产业做大做强,让‘小葡萄’点亮强村富民‘大梦想’,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偃师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马朝杰表示。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16386751248220019999.png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电话直呼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3608661122
13233915315
13837970112
18338879775
暂无内容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守信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