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振兴头条 >>新闻 >> 【乡村振兴信息网】全省首位!潢川,为什么能当“先导”?
详细内容

【乡村振兴信息网】全省首位!潢川,为什么能当“先导”?

时间:2025-04-21     作者:杨建国【转载】

未命名_副本25.jpg

4月9日,全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现场推进会在洛阳召开。 

 会上,河南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名单发布,16个先导区中潢川位列首位。 

 为什么是潢川?先导区如何成为老区振兴关键引擎? 

 4月17日,河南省潢川县乡村振兴培训会召开,老杨应邀作专题讲座。报告会上,老杨以《扛牢“两个更好”使命担当  打造“片区组团”潢川标杆  深化“四高四争先”实践    交出“老区振兴”潢川答卷》为题,梳理总结潢川先导区的路径和探索,并为未来发展提供针对性意见和建议。   以下为部分内容:


640.jpg

4月9日,全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现场推进会在洛阳召开。

会上,河南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名单发布,16个先导区中潢川位列首位。

为什么是潢川?先导区如何成为老区振兴关键引擎?


01

全省首位!


4月9日,全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现场推进会在洛阳召开。

本次会议,河南正式打出一张“王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

此次会议公布了16个“河南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名单,分为10个创制型、6个培育型,横跨丘陵、平原、山区等多种地貌类型,既有农业大县,也有丘陵小县,还有城乡融合典范区,体现了全省“类型全覆盖、模式多样化”的部署意图。

而这份名单中,潢川,排名首位!

老杨认为,这意味着潢川不只是信阳的排头兵,潢川肩上还有全省的责任。

从信阳来看,潢川是农业大县、人口大县,是信阳“三农”工作的先行者、排头兵;但从全省来看,潢川的意义还不止于此。

老杨的判断是:潢川,正站在一个为全省探路、出标准的战略位置上。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河南全省的乡村振兴大棋局中,潢川至少承担着三个关键角色:

第一,是“片区化”试点的先行区。

当前,河南正在大力推动“片区组团”模式,但现实情况是,全省层面还缺少走通了、可复制、能推广的成熟样板。潢川,能不能第一个交出答卷?如果潢川能在“片区化”上走出一条路径,就能为全省提供一整套思路、路径和机制支撑,成为标准制定者、模式输出者。

第二,是革命老区振兴的样板县。

潢川是老区,是根脉之地。新时代,如何把红色资源保护好、把老区建设好、把农民带富?潢川在文旅融合、特色产业、村庄建设等方面已经有不少探索,现在就要在先导区建设中,把这些探索系统化、场景化,真正形成一套“老区焕新”的实践模板。

第三,是农业现代化的试验田。

潢川是农业大县,有基础、有底子。但未来怎么走?老杨认为,潢川必须在农业科技化、组织化、品牌化、数字化等方面率先突破,真正把农业这个传统优势,转化为现代化新动能,走出一条“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的农业升级路。

可以说,潢川的“三农”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潢川自己,而是肩负着为全省试水、示范、探路的责任。

02

为什么是潢川?


潢川,凭什么能当“先导”?

答案,不只是因为它基础好、优势多,更在于它敢试、能试、试得有章法。

老杨认为,潢川的片区化探索,具备得天独厚的土壤。它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区位、产业、生态、政策、治理等多个层面,形成了可支撑、能复制、有突破的“潢川样本”。

第一,是区位上的优势——承东启西、南北交汇的豫南枢纽。

潢川地处豫皖交界,是豫东南高新区主片区,既连着长三角,又向内承接中西部,是标准的“南北通、东西达”的节点县。

站在片区化的视角来看,潢川正好可以用组团的方式链接外部资源、承接产业转移、搭建城乡互动的桥梁。

“南引北融、东西互通”,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潢川可以干成的现实路径。

第二,是产业上的优势——特色农业强、龙头企业多、链条成型快。

潢川有优质稻米、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花木种植等特色产业,不少已经成为国家级、省级品牌;更重要的是,它有一批真正“能带着农民干、能和市场接轨”的龙头企业。

依托豫东南高新区,潢川已经初步形成了农业全产业链格局。在片区化框架下,“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更容易升级为“片区集群+全链协同”,实现农业从分散走向集约、从传统走向现代,真正打出“现代农业”的旗号。

第三,是生态上的优势——淮河流域生态涵养地,是天然的宜居宜业区。

潢川,临水而生、因水而兴,境内河湖纵横,是淮河流域重要的生态区。

近年来,潢川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农村水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这些都为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一旦借助片区化手段,把这些点状成果系统化联结起来,就有望构建出“生态+农业+文旅”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第四,是政策上的优势——信阳先行一步,潢川承上启下。

老杨长期关注信阳,“片区化”在信阳其实不是新概念,而是多年探索的结果。

无论是“县区-镇区-村组”三级统筹的空间设计,还是交通环线推动的要素流动,抑或是“4+1”实训、“饺子宴”治理、“十百千万”工程、“四个六”产业体系——信阳用实践走出了“片区+制度”的双轮驱动路径。

而潢川,正是信阳片区化落地最早、模式最清、机制最全的一个县。

比如,它率先探索了“示范区+公司”运行机制,推动“政府保障+企业运营+金融支持+群众受益”的利益联结,为老区共富找到了一种可行路径。

第五,是治理上的优势——组织体系强,乡村治理实。

潢川推进“五星支部”建设,推动“四治融合”,强化基层党组织的统筹能力;同时,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44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实现稳定增长,村庄治理真正“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有力管事”。

这些为片区组团提供了坚实的组织根基,也让各类资源能够在片区内高效配置、落地生根。

老杨说:潢川有优势,更有作为;有基础,更有探索。

“为什么是潢川”,答案藏在土地上,也藏在这几年的一步步实干中。

03

先导区,潢川做好了什么?

作为全省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先行军,潢川通过“先导区”建设,率先蹚出了一条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

在老杨看来,潢川真正在实践中,以片区为单位,统规划、统产业、统项目、统治理,推动“组团发展、片区联动、全域提升”,真正干出了一套“潢川打法”。

一是以片区统规划,绘出乡村振兴的大格局。

潢川在先导区建设中,构建起“三区两带、六中心多点”的空间格局:

——三区融合:把乡村振兴示范区、豫东南高新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进行片区统筹,一体规划、一体推进;

——两带联动:在县域东部、南部布局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形成梯次发展格局;

——六镇支撑:以6个中心镇为节点,带动周边片区实现资源、人口、产业、服务集聚。

这种做法,打破了行政边界,强化了片区单元,推动从“单村推进”走向“组团协同”,实现了规划上“多规合一”、布局上“全域一盘棋”。

二是以片区统产业,织密现代农业“产业网”。

产业是片区化的关键抓手,潢川深谙其道。它通过构建“1+9”农事服务中心、“1+17+N”冷链物流体系,打通了农业全产业链的“毛细血管”;同时打造了一批乡村振兴产业园和“强村公司”,推动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在这个体系中,农民不再是“单干户”,而是“合伙人”;产业不再是“孤岛点”,而是“网络链”,真正实现了从“种得出”到“卖得掉”、从“靠天吃饭”到“靠链生财”。

三是以片区统项目,推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潢川没有搞“镇镇通、村村干”的摊大饼,而是坚持片区为单位,把资源、项目、资金集中起来“成片开发、成带推进”。

比如,高标准农田、水网工程、城乡道路、公用设施等一体化推进;“五网同构”全面启动,城乡基础设施全面提档;同时,构建“10分钟农村生活圈”“15分钟镇区生活圈”,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

这种做法,让农村不仅“看得见青山绿水”,也“用得上好路好网”;让乡村真正变成了“能留下人、能养活人”的地方。

四是以片区统治理,构建城乡融合的治理共同体。

治理是片区化能不能持久推进的关键。潢川依托“五星”支部创建和“四治融合”,夯实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

更关键的是,在片区组团的格局下,多个村之间不再是“你干你的、我干我的”,而是通过利益共享、资源共建、事务共管,形成了“联村共建、组团共治”的治理新模式。

比如,资源配置变为“片区统筹”;乡风文明变为“整体提升”;群众参与变为“主动干”,片区,正在变成协同运转的“治理共同体”。

老杨认为,潢川不只是先导,更是在“先行先试”中,干出了样子、立住了标杆。这些片区化的实招、硬招,正是未来河南片区组团推进乡村振兴的可用之策、可学之法。


04

以先导区赋能老区振兴,潢川如何升级?


全省首位,这意味着什么?

老杨认为:潢川已经从“跟跑者”转变为“领跑者”,是信阳的标杆,更是河南片区化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但“先导”意味着什么?不只是做好自己,而是要为全省探路、为全域立标、为全国提供经验。潢川的下一步,既是升级之路,也是使命之战。

一是老区使命,必须走出“潢川经验”。

潢川,是革命老区,是“两个更好”试点任务的核心区域。河南省委书记刘宁书记在信阳调研时明确要求:“牢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这是对潢川的时代要求。

老杨认为,潢川的任务,是要在“片区化”这件事上走在前、干出样、立起范本,真正把“片区组团”转化为老区振兴的“潢川经验”。

怎么转?要从理念转向机制,从机制转向路径,从路径转向成效。下一步,潢川要继续放大“组团”效应,让产业协同更紧密、空间组织更合理、公共服务更均衡、乡村治理更高效,真正从“点上成形”走向“片上成势”。

二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撑起“土特产”的大未来。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核心是农业新质生产力。总书记在信阳调研时,特别点到油茶产业,强调“要把油茶业做优做大,延伸精深加工链条,做好‘土特产’文章”。这是对信阳、对中原丘陵农业转型的深刻指引。

潢川有糯米粉、有小龙虾,这些都是“土特产”,但要真正从“地方味”走向“市场链”,靠的不是规模,而是科技、链条和品牌。

老杨建议,潢川要围绕“新质生产力”做文章:一头连着育种、智造、数字农业的高端科技,一头连着仓储、物流、电商、加工的产业体系,再用“强村公司+农业园区+乡村运营商”的模式,把农民利益紧紧绑进去,真正打造一条条“有科技含量、有附加值、有市场前景”的农业升级通道。

一句话,要让“土味”变“硬核”,让“特产”出“高精尖”。

三是产城融合,必须打造城乡互哺的“潢川样板”。

潢川不仅是农业大县,更是拥有豫东南高新区的工业强县,具备典型的产城融合基础。

老杨认为,潢川要走出城乡融合新路子,关键在于用好“豫东南高新区+片区组团”这双轮驱动:高新区不只搞工业,还要延伸到农业科技、农产品加工、涉农服务;片区不只是做乡村建设,也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休闲农业、构建生态场景。

最终实现的,是城市的资金、技术、市场、人才反哺乡村;也是乡村的土地、生态、文化、资源赋能城市,真正实现城乡“双向奔赴”。

未来的潢川,不仅是“先导区”,还要成为“融合区”;不仅是“宜居宜业的乡村”,还要是“产城融合的县域样板”。

总之,潢川的“先导”,不能止步于领先,而要奔向引领。下半场才刚刚开始,老区使命、农业动能、城乡融合,将是潢川“升级”的三把钥匙。

潢川,准备好了吗?


作者介绍:杨建国,《老杨会客厅》创始人、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三农学者、乡村振兴传播大使、中原农谷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专家组顾问、濮阳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研究员、多校客座教授、多地政府产业、招商顾问。



16386751248220019999.png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电话直呼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3608661122
13233915315
13837970112
18338879775
暂无内容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守信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