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信息网】杨建国:新安这个“先导区”,为什么这样“红”?时间:2025-04-30 新安,“红”了! 4月9日,全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现场推进会在洛阳召开。 本次会议,新安县“红”了。 会前,全省与会代表集中观摩新安千年樱红农旅融合先导区,实地感受以新安为代表的集中连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洛阳模式”。会上,河南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名单发布,16个先导区中新安县成功入选、排名前列。 以“红”为产、富民“红”果、持续走“红”......新安这个“先导区”,为什么这样“红”? 以下为全文: 新安,“红”了! 4月9日,全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现场推进会在洛阳召开。 本次会议,新安县“红”了。 会前,全省与会代表集中观摩新安千年樱红农旅融合先导区,实地感受以新安为代表的集中连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洛阳模式”。会上,河南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名单发布,16个先导区中新安县成功入选、排名前列。 以“红”为产、富民“红”果、持续走“红”......新安这个“先导区”,为什么这样“红”? 01 为什么是千年樱“红”?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顺应人口变化趋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河南省新安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山高岭多河谷碎,七岭二山一分川”,耕地面积42.3万亩,人均不足1亩。 作为丘陵片区典型县域,新安县在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中,如何系统破题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 这方面,新安县找到的关键抓手是:集中连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新安县坚持以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为载体,聚焦“群众增收和亩均增效、和美乡村建设”,集中连片推进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全力打造“富美善治”乡村新安样板。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新安县深刻认识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全方位系统考虑乡村产业、建设、治理,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打破镇、村行政区域界限,在人口、产业基础上片区化布局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老杨梳理,新安在片区化规划中,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构建县乡村三级规划体系。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盘考虑地域风貌、产业特色、人口分布、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等,编制县、镇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并结合乡村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演变趋势,将全县村庄(社区)划分为67个城郊融合村、55个集聚提升村、40个特色保护村、140个整治改善村、8个搬迁撤并村,分区分类确定各类村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和村庄发展多样性。 二是科学编制乡村振兴规划。按照“交通联通、产业相近、设施互补、服务共享”的原则,全面梳理并建立区域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政策支持3个需求清单,高标准编制《新安县集中连片“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规划》,一体化规划设计“一链一环三片区”全域融合发展总体格局。其中,“千年樱红”农旅融合先导片区依托新安千年樱桃种植基础,以磁五仓路为主线,串起磁涧镇、五头镇、仓头镇3镇77个村、15.4万人,重点发展樱桃种植、科研、交易、采摘、加工等“樱桃+”产业,着力创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地、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三是协同整合专项规划。围绕城乡融合发展,按照统一衔接、相互协调原则,坚持规划与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紧密衔接,全方位编制教育设施、医疗卫生、交通发展、通信基础、供水节水、养老服务、公共体育等27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专项规划,编制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全域旅游、近郊农文旅融合等产业发展规划,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具体来说,新安千年樱红农旅融合先导片区是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新安樱桃”的主产区,全县10万亩樱桃种植面积8.2万亩在此区域,片区以新安县樱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依托,对标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深挖千年樱桃文化,提升千年樱桃沟内基础设施,建设错峰上市示范基地,着力打造集樱桃文化、农业观光、采摘体验和技术培训、科技研发为一体的农旅融合示范区。 同时,新安千年樱红农旅融合先导片区强化磁五仓路产业发展、农文旅融合、乡村建设发展三轴合一,以产业定位和功能布局为抓手,结合村庄特色文化,谋划村庄发展定位与农文旅特色主题,强化农村农田水利设施、交通设施、能源设施、供排水设施、环卫设施、信息网络设施的建设,加快补齐乡村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构建乡村“半小时公共服务圈”,带动村庄关联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一体化建设,推动乡村建设“现代美”。 与此同时,先导片区内部则分为四个组团,其中玲珑满仓组团依托樱桃和甘薯种植产业,乡村建设重点以农耕文化、田园风光为主。最美樱乡组团围绕樱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千年樱桃沟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乡村建设发力樱桃文化及上下游关联产业特色研学服务。现代农机组团统筹现代农机装备制造和农事服务,乡村建设着力发展农事体验服务和现代农机体验。磁涧粮药组团以道地药材和农旅融合,乡村建设发展药食同源养生体验、观光露营。 可以说,“千年樱红”农旅融合先导片区,是新安县统筹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系统谋划与分批推进、统筹乡村建设、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找到的片区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抓手和载体。 02 产业如何连片“红”?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新安县在片区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以群众增收和亩均增效为重点,促进农业产业全产业融合、提升、增值。 一是集中连片扩规模。在确保粮食产量基础上,根据全县种植基础和地质条件,通过调结构、扩规模,谋划布局了红樱桃、红辣椒和优质中药材、优质林果、优质食用菌“两红三优”特色种植产业。目前,全县特色产业总规模稳定在30万亩以上,其中,红樱桃种植达10万亩、亩均效益15000元,红辣椒种植达5.5万亩、亩均效益7500元。同时,坚持“农头工尾、粮头食尾”,招引培育仲景食品、卡萨米亚等龙头企业,推动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接二连三”发展,特色产业综合产值可达到32亿元。 二是科技赋能提效益。深化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通过益民控股、天兴生态园等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推动新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不断向智慧农业、设施农业转型升级。其中,省级樱桃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樱桃休眠技术,实现樱桃错峰上市,设施樱桃亩均收益达5万元、盆栽樱桃亩均收益达40万元,既有效提高了农民收入,又解决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 三是农旅融合拓路径。全面整合全县山水、人文、农旅等资源,坚持“快进、慢游、深体验”理念,创意包装文旅项目,策划年轻化消费业态布局,加速农文旅融合发展。目前,已依托一环四片区布局千年樱桃沟、“心安谷”、青要谷、磁河谷、“我在新安有个院”、黄河文化创意园等23个农旅项目。 具体到新安“千年樱红”农旅融合先导片区,通过强化三产融合,延长产业链条,建立樱桃分拣交易中心、冷链物流中心、电商直播基地,引入果干、果酱、果酒加工、樱桃食品、文化创意等项目,拉长特色产业链,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千年樱桃沟为文化IP,通过赏樱采樱、樱桃节会、樱桃集市拉动城市近郊游,实现樱桃产业“接二连三”发展。 当然产业连片“红”,还需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从而实现“红”果富民强村。 这方面,新安如何做好? 03 “红”果如何富民强村?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 片区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新安县把联农惠农促增收作为产业发展的关键。 以新安“千年樱红”农旅融合先导片区为例,老杨梳理新安四大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模式。 一是建立利益联结模式。新安县根据乡村特色产业不同产业、合作模式等,探索了樱桃产业“托管”“半托管”、辣椒产业“532”“541”、中药材产业“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群众”、林果产业“企业+大户+群众”等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模式,通过合作办企业、引入社会化经营等方式,促进农民深度参与产业发展,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带动近6万名群众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全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高于省市2620元、2939元。 千年樱红农旅融合片区中,五头镇积极推行樱桃半托管、全托管发展模式,半托管模式由企业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向果农提供全程化、标准化、社会化服务,其中包括施肥、拉枝、修剪、打药、采摘、分级、储运、销售等精细化服务,亩均保底增收20%以上,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企业按1:9的比例收取服务费;全托管模式农户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把樱桃树全托管给企业经营,企业以每棵树50-300元不等的价格(根据果树长势)给农户作保底收益,由企业对果树进行标准化种植管理,增收部分果农、企业按3:7实施二次分红,村集体每年享受每棵树5-10元分红,形成“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有效利益联结机制。磁涧镇推行天兴模式,以礼河村为试点,积极探索樱桃品质提升发展模式。礼河村将群众的樱桃树地流转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承包给樱桃公司,公司对樱桃树进行提升改造,公司返承包给农户经营并提供技术服务、农资供应、产品统一销售等服务。 二是制定出台金融政策。充分发挥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作用,设立特色产业奖补资金池,对樱桃、中药材等品种改良、标准化种植、设施大棚、新技术推广项目进行财政补贴,大力支持配套产业道路、初加工等基础设施配套,对于大粒樱桃新种植、品种改良、设施大棚分别按照标准给与每亩最高1000元、5000元、30000元奖补资金;创新“三农”投融资模式,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县财政建立涉农贷款政府增信基金,与农业银行合作,创新推出“金椒贷”“樱桃贷”“桃金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加快完善农业保险体系,与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创新推出樱桃、辣椒等特色农业保险,建立健全特色农业风险保障体系。以现代设施农业“投保贷”一体化工作试点县区为抓手,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金融活水”,增强经营主体和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 三是党建引领赋能发展。实施党支部“片区联建”工程,按照“大带小、强带弱”、“条件相近、地域相连、优势互补”原则,依托“五星”支部、“四星”支部,与周边连片发展村开展支部联建,探索成立樱桃、辣椒等联合产业党组织18个,带动76个农村党支部抱团发展;探索实施党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模式,通过集体搞种养、办物业、合作办企业、引入社会化经营等模式,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激发乡村发展活力,22个党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带动群众以土地、资金等入股4790亩、236万元,培养出磁涧镇老井社区、柴湾社区,仓头镇王村等集体经济超100万村庄7个,55%以上村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65%以上的村可实现分红。 04 如何持续长“红”? 完善的体制机制是持续推进工作落实的必然要求。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推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走深走实,健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 片区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如何构建长效机制? 这方面,新安县以千年樱红农旅融合先导片区为抓手,以高效工作体系凝聚全县各方资源力量,协同发力,保障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全面压实责任链条。成立县集中连片“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指挥部,建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分管县领导任“链长”、分包县领导任“片长”、各镇(街道)主责主业、相关单位联建帮扶的工作责任体系,实行“一季度比谋划、二季度比推进、三季度比攻坚、四季度比成果”四季大比拼工作机制,全面激发全县上下干事创业活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每月有变化、逐季有提升”。 二是完善要素整合机制。统筹用好“五笔资金”扎实推进现代设施农业“投贷保”一体化工作,利用衔接资金“以投带引”招引优质项目,利用行业政策资金投入片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县财政设立1500万元乡村振兴政府增信基金和2500万元奖补资金池,创新推出“金椒贷”“樱桃贷”“桃金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和樱桃、辣椒等特色农业保险,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和群众自发投入,着力破解乡村振兴资金投入问题。 三是健全分类推进机制。根据不同片区、不同村的基础条件,按照片区先导示范引领、分批分类连片推进,在各镇每年选取不少于5个村连片建设基础上,县级每年确定4个镇不少于20个村作为集中连片示范区重点支持,推进跨区域交流合作和抱团发展。2024年,以樱桃农旅融合片区为先导区,先期投放财政整合资金3.6亿元,支持片区基础设施、民生保障、人居环境、产业发展项目68个,拉动社会投资产业项目22个。2025年以后,分批推进磁河谷近郊农文旅片区、黄河文化旅游带片区、黛眉山休闲度假片区建设,力争到2026年,实现乡村振兴由示范先行向“全体起立”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