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文化 >>文旅 >> 【乡村振兴信息网】李向阳:试论河洛文化与黄河文化的关系
详细内容

【乡村振兴信息网】李向阳:试论河洛文化与黄河文化的关系

时间:2021-12-05     作者:李向阳【原创】   阅读

未命名_副本25.jpg


c4b347539088f9ecd2a73819ce12ddb.jpg


       【乡村振兴信息网】近年来,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弘扬黄河文化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文化”逐渐成为高频热词。与此同时,“河洛文化”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河洛文化与黄河文化什么关系?与洛阳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有何关联。如何在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叠加中,弘扬河洛文化和黄河文化,推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是我们今天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一、黄河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何为黄河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早在上古时期,炎黄二帝的传说就产生于此。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分布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黄河文化,就文化地理学的角度讲,就是黄河流域的从古到今长期形成的文化。从地域上,包含了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的文化。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早期先民最主要的活动地域之一,也是中国早期文明形态的主要诞生地。从考古学的意义上说,在旧石器时期,在黄河流域出现了蓝田猿人、大荔猿人、襄汾丁村早期智等古人类活动;到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形成了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海岱文化等;这些考古形态的文化是黄河文化起始状态,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从历史学角度,黄河流域形成了中华早期文明,先后兴起了夏、商、周三代文化,从春秋战国到秦汉王朝大一统时代,黄河流域经历了多元一体到文化融合的过程,形成了完整黄河文化的文化体系。此后数千年的封建王朝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黄河上游的河湟文化、关中文化,中游的河洛文化和下游齐鲁文化等,并融合北方其他部族的文化和南方其他地域文化,最终形成了以黄河文化为核心、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形成历史表明,黄河流域的文化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凝聚作用,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直系根文化和文化灵魂。

        二、河洛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所谓河洛文化顾名思义,指的是诞生、繁荣、传承于河洛地区的一种地域文化,是指产生和发展于黄河中游的洛河流域,主要是以伊洛盆地(亦称为洛阳盆地或伊洛河冲积平原)为中心的区域性古代文化。早在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就在《史记·封禅书》中说:“昔三代之居(君),皆在河洛之间。”这里地处黄河中下游,在我国历史上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地位,所以自古夏代开始,河洛文化长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久负盛名的都城文化、王畿文化,是我国5000年华夏文明的源泉与主脉。又被称作中华民族树大根深的“根文化”所谓“核心区域”文化,就是影响整个国家的文化。

       从文化地理角度看,所谓河洛文化的的地域分区,核心就是黄河与洛水相交汇的洛阳市这片广大区域。河洛文化的所在地区的具体范围,即指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颍,北跨黄河而至晋南、济源一带地区。考古学家李学勤先生说“河洛文化分布的中原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绍侯先生在《河洛文化与河洛人、客家人》一文中指出:“学术界对河洛区域的范围,几乎取得了一致的共识。即指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颍,北跨黄河而至晋南、济源一带地区。作为河洛区域,上述意见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作为河洛文化圈,实际要超过河洛区域范围。笔者认为河洛文化圈应该涵盖目前河南省全部地区,东与齐鲁文化圈相衔接,南与楚文化圈相衔接,西与秦晋文化圈相衔接,北与燕赵文化圈相衔接。究其实质,河洛文化就是狭义的中原文化。广义中原文化应包括齐鲁、秦晋、燕赵等文化。”可见,广义河洛文化的范围,就是狭义的中原文化,包括河南境内除了南部楚文化以外的中原文化。狭义的河洛文化才是所谓学术界的共识地区。这就是河洛文化的外延。

        什么是河洛文化的内涵?河南大学朱绍侯教授认为:“河洛文化博大精深,任何人都难于用一句话把它说清楚。简言之,河洛文化应是产生于河洛地区的,包括原始社会的彩陶文化(仰韶文化)和河南黑陶文化以及神秘而代表河洛人智慧的《河图》、《洛书》;应包括夏商周三代的史官文化,及集夏商周文化大成的周公制礼作乐的礼乐制度;还应包括综合儒、道、法、兵、农、阴阳五行各家学说而形成的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以及与儒、道思想互相融合的佛教文化等等,以上各种文化的总合就是河洛文化。”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理事徐金星先生认为,河洛文化内涵丰富,如炎黄文化、河图洛书、国都文化、史官文化、姓氏文化等,都是河洛文化的重要内容。

       由此可见,河洛文化包括了炎黄文化、都城文化、河图洛书与易经文化、史官文化、儒释道起源文化、玄学与理学文化、姓氏根亲文化等众多丰富的内容。这就是河洛文化的内涵。

       三、河洛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核心文化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学勤先生指出:“河洛文化研究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大题目,这个题目的提出可以说是这些年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的一个标志。”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刘庆柱先生指出:“河洛文化不是一般的中国古代区域文化,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区域文化中的‘核心区域’文化,属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的‘根文化’。所谓‘核心区域’文化就是影响整个国家的文化,所谓‘根文化’就是国家的文化之‘根’。”

        既然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直系根文化和文化灵魂,河洛文化也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的‘根文化’,河洛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中国几千的核心文化。那么也可以说,河洛文化是黄河的文化的核心文化,她和河湟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甚至燕赵文化一起,共同构成黄河文化体系,并成为广义的中原文化和或者叫“泛中原文化”核心与源头,成文中华文化的主要源头和客家文化等分支文化的源头。

        四、洛阳在弘扬河洛文化方面的独特地位和作为

       (一)洛阳核心区有丰富的无可替代的河洛文化资源

        既然河洛文化包括了炎黄文化、都城文化、河图洛书与易经文化、儒释道起源文化、史官文化、玄学与理学文化、姓氏根亲文化等众多丰富的内容。试做简单分析。

        一是炎黄文化。河洛地区,是炎黄二帝为中华民族奠基的主要区域,炎黄部族是华夏族的母体,他们结盟后在河洛地区发展壮大,形成了华夏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即炎黄文化。在河洛地区,从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为炎黄文化在河洛提供了佐证。洛阳以东的新郑为黄帝的封地“轩辕故里”,近期发现的巩义双槐古国遗址为黄帝时期在河洛的重要遗址;在洛阳以西有新安的黄帝密都青要山、灵宝的黄帝铸鼎原,古代流传下来的炎黄生北邙(平逢山)、嫘祖教人养蚕织丝等传说,炎黄文化都是中华民族文明曙光和灵魂之根。

        二是古都文化。司马迁在《史记》上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三代”就是夏商周,历史和考古都证明,统一的王国“最早的中国”夏都在洛阳洛阳境内。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洛阳有二里头夏都遗址、洛阳商城遗址、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遗址、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历史遗迹和历史文化资源丰厚。

       与古都相联系,衍生出众多的历史名人文化遗存。如东方金子塔之称的邙山陵墓群及其他众多的帝王及名人陵墓群。以偃师为例,就有商汤陵、东汉南兆域、西晋帝陵、唐恭陵等,伊尹、伯夷叔齐、苏秦、田横、杜甫,颜真卿、褚遂良、王铎墓等众多名人墓葬。有张衡的灵台、蔡伦造纸河、宋会圣宫、缑山太子升仙碑等众多历史文化遗存。灿若群星的洛阳历史文化名人,还创造了上丰富的文化成就(如史学、文学、哲学、绘画、书法、雕塑、音乐等)、科技成就(如数学、医药、机械等),这些也是河洛文化的组成部分。

       三是河图洛书与易经源文化。河图、洛书是黄河及支流洛河流域的产物。最早见于“河图洛书”最早收录在《尚书》,最有名的《易传·系辞》中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句话,人们认为八卦就是根据这二幅图推演而来的,从而成为易学和阴阳五行学说的源头,易学也起源于河洛地区的一种重要文化。河洛地区自古就流传多个版本的传说,龙马负图,伏羲依“河图”画八卦就是其中一例。河图、洛书和易经,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独特而重大的作用。

       四是儒释道起源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礼乐文化起源于洛阳,洛阳作为夏商周三代文明发祥地,礼乐文化是贯穿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核心。二里头夏都遗址,从宫殿建筑和青铜、玉器、绿松石礼器,可以看出礼乐文化的成形。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礼乐文化始自夏商,到周朝初期,周公在东都洛邑“制礼作乐”,完善了礼乐制度,形成独特文化体系。孔子称赞礼乐制度的文明和完美:“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周礼是在借鉴了夏、商两代制度的基础上制定的,典章制度粲然完备。孔子入周向老子问礼,向苌弘问乐,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认知。经孔子和孟子承前启后,聚合前人礼乐文化的的精髓,创建以礼乐仁义为核心的儒学文化系统,从而得以发展至今。

       道家学说的鼻祖老子长期生活在洛阳。他任职东周王朝的守藏室史,负责管理周王朝的图书典籍等。他生活的时代,社会动荡,民心思变。他纵观社会兴衰治乱、历史祸福成败,并融合多种思想观点,创建出道家的学说,著述的《道德经》五千言流传于世,所以洛阳还是道家学说的起源地。白马寺是佛学传入中国后所建的第一座寺院,佛教在中国早期佛经翻译、佛教传播活动的中心,而洛阳作为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的国都,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佛学中国化进程,《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时洛阳城有佛寺“一千三百六十七所”。南北朝时期印度高僧达摩在洛阳周边的嵩山创立了佛教禅宗学派;唐代诞生于洛阳偃师的高僧玄奘,创立唯识法相宗对中外文化交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魏晋时期,玄学在洛阳诞生并盛极一时;北宋时洛阳的二程为长期影响中国社会文化宋明理学奠基人。儒学、道学、佛学及相互影响产生的玄学、理学这五大学说学派,对中国人的思想意识、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五是史官文化。史官文化起源于河洛。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中说:“史官文化的发育地在黄河流域。”“史官文化在哲学上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夏商相传的五行论;一种是周朝新创的阴阳论。”①河南大学著名教授陈昌远说:“西周史官的兴起,所记《八诰》……是周初极为重要的文献。其中《康诰》、《召诰》、《洛诰》、《多士》、《无逸》等篇,大都与新洛邑有着密切关系,其中有的就是在新洛邑完成后,由史官记其事的。所以西周史官及其史学的兴起,也当在洛邑,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以洛阳为中心、
以伊洛平原为核心的河洛地区,是夏、商、周三代建都之地,也是史官制度、史官文化的诞生之地。《尚书》中很多篇目都诞生于洛阳。以老子,班家父子、司马光为代表的著名史官,《左传》、《国语》、《国策》、《后汉书》、《晋书》、《洛阳伽蓝记》都与洛阳的史官记录丰富的史料有关、《汉书》、《资治通鉴》则成书于洛阳,河洛地区的史官文化可谓渊源流长。


      六是根亲圣地文化。姓氏文化,也叫根亲文化。研究发现,我国70%的大姓都起源于河洛地区。有1500个中华常见姓氏起源于河南省,有211姓族源或一支起源于洛阳,洛阳是王姓、刘姓、毕姓、滑姓、缑姓,翟姓等众多姓氏的起源地。在南迁汉人常见的100姓中,全部或部分以河南为郡望(郡治在汉魏洛阳古城)占84个。汉魏洛阳故城是客家先民的祖根地,2007年8月全球客家崇正会认定洛阳偃师为“客家主体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所以,南迁汉人和客家人以“根在河洛”为自豪,自称“河洛郎”。


      (二)洛阳在弘扬河洛文化上的独特优势和地位


       2020年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成为国家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进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洛阳在文化方面富裕的功能定位为“国际人文交流中心”、“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在国家文化建设层面上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6月,国家文旅部批复同意洛阳市设立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对洛阳作为河洛文化核心地位一次国家层面上的认同,是洛阳推动文化繁荣在国家层面上获得的又一重大战略机遇。在弘扬河洛文化方面,洛阳大有可为。


       一是以古都大遗址保护展示为引领,打造中华民族的心灵家园。洛阳有4000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有五大都城遗址,包括二里头夏都斟鄩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这五大都城遗址,均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除了东周王城遗址外,其余四处都城遗址都是国家大遗址保护单位,二里头为代表的夏文化与商、周文明一起,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发展的主流,在中华文明史与国家形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围绕国家大遗址二里头夏都遗址、偃师商城遗址、魏洛阳故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加强遗址公园和遗址博物馆和建设,共同构建洛阳的“五大都会”旅游区,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打造打造中华民族的心灵家园。


        二是围绕易经文化、儒释道起源文化,打造世界河洛文化交流中心。高规格组织易经文化、老子文化、玄奘文化、理学文化国际研讨会,进一步扩大洛阳的文化影响,围绕河图洛书的起源地、玄奘故里、二程故里,开展文化旅游研学推介活动,把洛阳打造成华夏古文明、河洛文化、玄奘文化的世界文化交流中心。


       三是围绕客家祖地、姓氏祖源地文化,打造海内外华人根亲文化圣地。积极做好汉魏洛阳故城东城墙、古城门保护展示工作,进一步提升大谷驿站和客家南迁纪念碑的文化内涵,加强客家祖源地文化建设,打造客家人寻根拜祖圣地。以邱氏河南堂为引领,建设缑山、浏河故城等刘姓始祖地纪念性标志;在汉魏洛阳故城附近,进行河洛百家姓姓氏文化园等选址建设,打造海内外华人根亲文化圣地。


       四是围绕名人陵墓和名人遗址保护展示,打造古代圣贤和历史名人文化展示基地。要围绕商汤、汉光武帝、晋武帝、孝文帝等帝王陵寝和伊尹、周公、伯夷叔齐、老子、苌弘、关公、褚遂良、玄奘、颜真卿、杜甫等等历史文化名人遗迹和墓园,打造系列古代圣贤及名人文化园,丰富文旅融合的内涵。


       五做好河洛大鼓等非遗项目保护传承,打造非遗文化研学基地。洛阳已经拥有河洛大鼓、关公信俗、河图洛书传、玄奘传说等9项国家级非遗、澄泥砚等58项省级非遗、洛阳市级非遗210多项,还有众多的县区级非遗,要围绕国家级非遗和省市级做大文章,如开办举办全国性河洛大鼓书河洛大鼓书展演大赛,积极推进创新性传承。多措并举,积极推动非遗产品向文旅产品转化;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培养文化传承的后备人才;


        六围绕传统古村落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促进乡村振兴。传统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最大遗产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洛阳市众多乡村入选国家和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传统村落遗产中,不仅存有活态“非遗”,还有大量独特的历史记忆,使传统厚重鲜活。洛阳有许多传统村落与红色遗址和山地绿色生态文化有关,如偃师府店镇佛光山区,是豫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区,如何把传统村落和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有机融合开发,对打造乡村旅游目地,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河洛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洛阳作为河洛文化核心传承区,对阐释中华文明史有着无可替代、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楼阳生说:充分发挥洛阳历史文化深厚的优势,从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文化人的高度,加强对文旅文创的顶层设计、项目包装、品牌打造、产业培育。要以上对五千年文明负责、下对子子孙孙负责的态度,强化文化遗产保护;在此基础上做好开发利用,丰富载体、创新业态,推动文物遗存的具象化和活化,打造沉浸式体验,塑造“行走洛阳、读懂历史”的文化品牌,为洛阳的文旅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弘扬河洛文化和黄河文化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


       (本文作者系洛阳市偃师区委党校讲师,洛阳市玄奘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偃师区作协主席)

        【责任编辑:卢班视点】



16386751248220019999.png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电话直呼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3608661122
13233915315
13837970112
18338879775
暂无内容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守信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