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洛宁 全域旅游赋能乡村振兴时间:2021-10-04
□本报记者黄红立通讯员赵笑菊杨慧怡/文李峰/图 金秋九月,放眼洛宁2306平方公里沃野,群山苍翠、阡陌纵横、蔬果飘香,置身于集特色水果种植、农事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上戈镇金果小镇海升沟域经济示范带内,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扑鼻果香沁人心脾。这无不是该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文化旅游、农业、生态等深度融合,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洛宁县立足于“洛阳南部生态涵养区”总体定位,以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按照“以乡村旅游为重点,穿珠成线、连点成片,加快推动伏牛山区全域旅游”这一总体思路,统筹抓好农村“三清两建”、乡贤返乡创业、乡村运营、集镇建设、深化改革等,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三个五”助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绿竹摇曳、溪水叮咚、鸟鸣清脆、花草雅石相映成趣……走进洛宁县兴华镇沟门村竹梦小镇景区,豆腐制作传统工艺体验展示馆、庭院式餐饮、时蔬田园采摘、花卉奇石盆景观赏、精品民宿体验等一应俱全,彰显地域特色的百花园、百草园、奇石园将传统与现代、园区与山水完美融合,瞬间让人忘却尘劳。 近年,洛宁县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优势,围绕“两区一城一基地”工作重点,以旅游富民为导向,以主体景区为龙头,以乡村旅游示范村为节点,以示范片区为支撑,以峡谷环线为骨干脉络,着力构建“一心、一廊、两环、九区、七镇”全域旅游大格局,实现“县域景区化、景区全域化”,通过完善“五大体系”,实施“五大提升”,构建“五大机制”,助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打造集生态之旅、乡村田园之旅、文化之旅、民俗之旅、康养之旅、红色之旅等文化旅游体验于一体的山水生态和谐幸福城。 “五大体系”实现全域旅游新突破。完善全域旅游目的地体系,提升完善凤翼山森林公园、永宁湖公园等主客共享的旅游功能,谋划开发建设兴华镇洛水神谷等重大旅游项目,全面推进“五镇兴文旅”;完善旅游交通体系,构建“三环八放射”路网格局,打通乡镇之间的旅游环线;完善旅游服务配套体系,开发建设旅游休闲街区、特色美食街区等,培育酒吧娱乐、旅游购物等业态,拉动旅游“夜间消费”;完善旅游要素保障体系,构建全域旅游咨询集散服务体系,以及全域旅游导游导览体系和旅游标识系统,创作洛宁歌曲、洛书文化丛书,提升全域旅游文化体验,打造对外宣传名片;完善全域智慧旅游体系,提升景区监测能力和应急事件的响应能力,提升旅游企业信息化水平,建立覆盖全域全要素的洛宁智慧旅游平台。 “五大提升”培育全域旅游新动能。实施乡村旅游提升,发挥沟域经济示范带引领作用,强力发展“一乡镇一景区一节会”战略;实施产业融合提升,加强“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康养”的融合,发展文化体验旅游,启动黄金工业游,开发特色体育旅游产品,建立完善研学旅行核心产品体系,积极探索森林康养、山地康养、乡村康养等产品新业态;实施旅游市场提升,与周边重点客源市场实现资源共享,做大做强“以节促旅”文章;实施环境改善提升,结合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等工作,实施涉旅街区、村镇和景区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实施旅游服务提升,鼓励旅游企业做大做强,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和提升发展质量。 “五大机制”为全域旅游保驾护航。构建全域旅游工作体制机制,建立文化旅游综合推进机制,健全文化旅游考核机制、协调机制、综合监管机制等;构建全域旅游政策保障机制,在财政预算中单列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优先保障旅游用地,建立旅游发展专家智库;构建规划引领多规融合机制,积极推进全域旅游规划与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等相关规划的深度融合,制定全县旅游产品开发、公共服务、营销推广等旅游专项规划、实施计划或行动方案;构建新型旅游宣传营销机制,科学制定文化旅游宣传营销计划,策划开展四季主题宣传活动,实现全域旅游全年无淡季;构建旅游综合监督管理机制,畅通旅游投诉渠道,强化应急演练,成立旅游协会,实现全县旅游行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努力营造健康、稳定、规范、有序的文化旅游市场环境。 到2023年,洛宁县将创建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10个,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饭店2家,A级乡村旅游景区10处,省级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5个,市级乡村旅游特色示范村9个以上,县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0个以上,力争实现全县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增长率均达15%以上,将洛宁建设成全省农文旅融合样板区、伏牛山乡村旅游和省内一流乡村旅游目的地。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变农民为旅游从业者,变农副产品为旅游产品,变山村为旅游专业村,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富民惠民。”洛宁县委书记王淑霞说,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实现年接待游客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亿元,成功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五大抓手”擘画乡村振兴新画卷 “在外打拼多年,我始终牵挂着家乡,关注着家乡的点滴变化,早就想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了。”在乡贤返乡创业旅游专场推介会上,46名乡贤共话桑梓、共谋发展,全宝山旅游开发、马店镇金珠沙梨康养谷等5个项目成功签约。 洛宁始终把乡村振兴作为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抓手,立足本地实际,聚焦重点领域,将以农村“三清两建”为抓手推进乡村治理,以乡贤返乡创业为抓手发展乡村产业,以乡村运营为抓手推进乡村建设,以“三变”改革为抓手激发农村活力,以集镇建设为抓手促进城乡融合,通过打好系列组合拳,形成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进一步实现“乡村美”和“百姓富”有机统一。 “三清两建”助推基层治理走深走实。结合村级巡察发现问题整改工作,重点整治违法违纪侵占集体资产资源和通过“贱租”“贱卖”“霸占”等损害、侵占集体及村民利益的行为,深入开展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把依法打击“村霸”等涉黑涉恶势力作为惩治农村违法犯罪的重点,坚持打建并举、标本兼治,持续清理“村霸”;按照“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的要求,全面清查化解基层矛盾;建立以村民组或行政村为单位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管好用好集体资产;建强以自然村或村民组为单位的村民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充分发动群众主动参与,构建新型治理体系,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 乡贤返乡创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以高质量建立信息库、项目库、智力库“三大数据库”,建立家书联络、定期沟通交流、在外乡贤关心关爱、服务帮扶“四项机制”,实施邀请返乡人员参加恳谈会、加强舆论宣传引导、专业人才培养、激励表彰、成立返乡创业乡贤联盟“五大行动”,搭建乡贤返乡创业新桥梁、畅通乡贤返乡创业新路径、培育乡贤返乡创业新模式、发展乡贤返乡创业新业态、优化乡贤返乡创业新环境、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做大做强区域特色农产品、培育壮大绿色产业,通过加大财政奖补、优化金融服务、减轻税费负担、场地支持、创业培训、创业保障、激励表彰“七大政策”,推动优秀乡贤愿意回、留得住、干得好。 乡村运营激发乡村“自我造血”功能。编制乡村运营规划,对全县行政村土地、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产业基础进行全面摸底,科学编制洛宁县国土空间规划;补齐乡村运营短板,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结合乡贤返乡创业,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乡村运营团队和乡村运营师,积极培育乡村运营人才;探索乡村运营手段,形成能人治理型、村庄公司型、乡村运营师主导型、职业经理人型和企业主导型等多种形式的乡村运营模式;丰富乡村运营业态,依据资源禀赋发展休闲旅游,推动实现产村融合,建设特色鲜明、功能完备、内涵丰富的休闲旅游村,实现产村融合发展;构建乡村运营利益联结机制,构建政府、村集体、运营商、农民群众合作利益链,促进共同富裕、协调发展;开展分类分级分批创建活动,按照生态条件、文化特色、产业基础等不同类别,明确村庄发展定位,开展分级创建。同时,加大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水利防灾减灾体系等,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集镇建设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创新集镇建设和管理,坚持规划引领,多规合一,科学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重点做好集镇建设规划,分类推进县域内3个中心镇、4个特色镇及其他一般乡镇的规划建设;提升集镇功能,畅通集镇对外交通,建立集镇快速交通系统,实现乡镇之间交通循环贯通,加快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并推动生活垃圾处置、污水处理等设施向乡村延伸,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建立乡村医生“乡聘村用”制度,实现每个集镇卫生院有1名全科医生;壮大集镇产业,做大做强集镇工业,主动承接中心城区、县城产业转移,实施产业集群壮大行动,壮大园区建设规模;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深化落实“零门槛”户籍改革政策,完善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三变”改革为村级集体经济“强筋壮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在开展“三清两建”行动基础上,进一步明晰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让农民按股份享受集体资产收益;深入推进“三变”改革,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坚持把“三变”改革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作为乡村运营的内生动力,促进群众多元持续稳定增收,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激活农村“三块地”改革,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农村承包地改革与“三变”改革统筹开展,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以资源汇聚、农民增收激发土地改革内源性动力。 洛宁县委副书记、代县长王瑞表示,下一步,洛宁将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全域旅游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引擎,以乡村振兴为主要抓手,以城乡统筹为基本支撑,推进产业转型增效、全域旅游创建、乡村振兴提速、城乡建设提质、生态文明建设、开放创新提档、民生改善提标,打造全市生态文明引领区、特色产业示范区、乡村振兴先行区、城乡融合样板区、县域改革先导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