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态振兴 >>新闻 >> 【乡村振兴】偃师 注入产业“活水”绘就幸福图景
详细内容

【乡村振兴】偃师 注入产业“活水”绘就幸福图景

时间:2021-10-04     作者:黄红立【转载】   来自:河南日报农村版

未命名_副本25.jpg

    偃师风光

    偃师猕猴桃

    偃师草莓

    偃师小西瓜

    偃师葡萄

    偃师高产小麦

    无人机飞播防护

    偃师谷子

    (本版图片由偃师区委宣传部提供)


    □本报记者黄红立通讯员魏延军王雷

    近年来,洛阳市偃师区坚持以富民为导向、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城乡统筹为支撑,进一步明确抓手和路径,聚焦重点、有的放矢,按照“151”工作思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守防止返贫“一个底线”,突出以“三清两建”为抓手推进乡村治理、以乡贤返乡创业为抓手发展乡村产业、以乡村运营为抓手推进乡村建设、以集镇建设为抓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三变”改革为抓手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五个抓手”,以加强党的领导为保障,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担负起偃师建好洛阳东组团、守好洛阳东大门的历史重担,全力打造成“洛阳市的后花园”。

    产业是乡村经济的“发动机”,是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更是乡村振兴的“铁抓手”。

    脱贫攻坚告捷以来,偃师持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深入总结提炼脱贫攻坚工作中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牢牢抓住产业这个“牛鼻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增强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发挥了产业扶贫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了“因农而贫”到“土能生金”的蝶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一股产业“活水”。

    “头”做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偃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优势、着眼长短结合,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作用,引导贫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融入产业链条,探索完善贫困群众与带贫载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多方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做实农村经济组织,夯实高质量脱贫的坚实基础,实现产业项目全覆盖、就业扶贫“百分百”,让困难群众持续增收,从而彻底拔掉“穷根”。

    偃师制鞋产业历史悠久、鞋企众多,通过“扶贫基地+扶贫车间”模式,带动困难群众稳定增收。

    规划建设扶贫基地,扩大就业空间。偃师在1125家鞋企中遴选出热心公益事业的“能人”“大户”63个,以非公企业与政府合作的方式建设鞋业扶贫基地,吸纳困难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截至目前,扶贫基地已安排4.5万名农村劳动力顺利就业,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全面辐射带动,扩大扶贫范围。偃师发挥鞋业扶贫基地对上下游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建成纸箱、鞋盒生产等15个扶贫车间,吸纳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对一些无法离开家庭的困难群众,采取企业送原料上门、群众在家加工、企业统一回收的方式,帮助困难群众实现灵活就业。截至目前,扶贫车间先后带贫2500余户5500余人。

    创新帮扶模式,实现兜底保障。偃师设置长期就业岗位和零工岗位,优先考虑有劳动能力且有务工意向的困难群众;整合上级政策性奖补资金和基地固定收入,每年为无劳动能力及特殊情况困难群众提供固定资产收益。扶贫基地和车间先后为9500余名困难群众提供了就业帮助和困难救助,实现人均增收2500元以上,有效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只有突出产业脱贫的“治本”作用,才能真正激发贫困乡(镇)和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确保脱贫效果持续稳定。

    下一步,偃师将持续发展乡村致富产业,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一批返乡创业大户、致富能人,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在小麦良种、优质葡萄、银条产业、花卉苗木品牌打造方面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以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点”做精打造电商扶贫特色亮点

    除了“选准产业”,用电商激活农村产业的“一池春水”也是偃师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一大亮点。

    偃师稳步推进电商扶贫,围绕农村产品上线、培训就业、服务保障等工作,不断提升困难人群利用电商创业就业和脱贫致富的能力;结合本地土壤含钾量高的资源优势,高标准、高起点建设葡萄生产基地,把“小葡萄”做成“大产业”。

    通过“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形式,带动贫困户加入鲜食葡萄种植产业,实现致富增收。目前,缑氏、府店等镇已种植葡萄5万余亩,形成了20公里的鲜食葡萄种植长廊,年吸纳农村劳动力3.2万人,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与京东平台合作,举办“决战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2020京东偃师葡萄采摘节,领导直播代言、网红大咖直播带货,京东直发专线,让偃师葡萄搭乘京东物流快车,触“网”生财助农增收。通过搭乘网络平台“快车”,偃师帮助困难群众销售葡萄25万斤,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偃师依托产业优势,大力发展针织、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扶贫基地,引导贫困群众就业;确保每个缺乏产业的村至少有1个可持续增收的特色产业,每个困难群众至少有2个产业项目或增收措施。

    通过修订完善产业奖补、金融扶贫等政策,偃师安排专项产业发展资金,解决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调动新型经营主体帮扶困难群众的积极性和农户的产业发展动力。

    “面”做美科技赋能激发内生动力

    阳光下,嵩山北麓的偃师区牛窑村,天空湛蓝,山野间松柏滴翠,景色醉人。

    见到牛窑村驻村第一书记牛笑坡时,他正招呼众人在村里的艾草加工基地忙碌……

    “这个艾草加工基地是我们村的扶贫项目,现在施工的是二期,计划投资200万元,扩建加工和仓储车间共1380平方米,引进艾绒加工设备1套、艾柱加工机5台及大型拖拉机1台,与2019年完工的一期项目结合,可以大幅增强艾草收购加工能力,增强对周边群众发展艾草种植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好地帮助困难群众通过参与艾草产业发展实现增收。”在介绍当地特色产业时,即便戴着口罩,也掩不住牛笑坡腼腆的笑容。

    耐旱,不择土壤,生长力强,易种好管!在当前中医药养生产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艾草种植潜藏巨大商机,如果将荒山荒坡遍植艾草,牛窑村定能“土地生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针对偃师南部山区坡岭旱地特点“对靶”施策,偃师出台《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业奖补政策实施细则》,鼓励引导贫困户流转土地2580亩,集中发展艾草、丹参、连翘等中草药种植加工产业。目前,已发展各类中药材种植3800余亩,每亩地年均净收益在2500元以上。

    偃师投入财政扶持资金建设中药材加工种植基地,采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贫困户”形式,实行规模种植、就地收购、统一加工、规范管理,带动910户1560人稳定就业,年均增收7000余元。

    精心培育,“端稳”致富金饭碗。偃师加强技术对接,密切与周边园艺站和艾草协会联系,定期邀请农业及中药材专家实地考察,提供专业技术指导;积极完善艾草深加工产业链条,开发艾绒、艾条、足浴包、洗浴包、艾草家纺用品、艾香等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艾草产业,每年可增加收入350万元以上。

    科技强则农业强。农业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源泉,也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偃师充分发挥科技的“攻坚”作用,用好科技兴农这个“法宝”,让科技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把科技创新贯穿在强农富农的各个环节,书写科技兴农的新篇章。

    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偃师加速推动产业发展,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脱贫攻坚合作社发展壮大,完善“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困难群众利益与农业经营主体利益有效联结,绘就了一幅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幸福图景。

    “线”做长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围绕实现农业现代化,偃师抓好“五个亮点”,逢先必夺、逢一必争。

    稳步推进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积极创建河南省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做好偃师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项目——健稷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培育创建洛阳市级肉鸡现代农业产业园,以肉鸡加工企业洛阳六合慧泉和伊洛泉农业公司为龙头带动。

    谋划实施2个田园综合体项目。实施岳滩镇岳滩村“五彩花海”田园综合体。打造以田园花海、户外游玩为主题的度假旅游综合体,促进区域旅游产业的提升和发展。打造首阳山街道夏园田园综合体。给予优惠政策,盘活首阳山街道夏园现有设施资源,打造集养老养生、高科农业、文化创意、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加快推进4条沟域经济示范带建设。新建首阳山绿色田园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建设融休闲娱乐、食品加工、采摘、餐饮、花卉苗木销售为一体的沟域经济示范带;提升马蹄泉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引导马蹄泉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提质提速,带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特色产业。培育缑氏镇浏涧河湿地公园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建设集种植采摘、休闲垂钓、民宿风情、农耕文化、水上乐园于一体的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打造南部生态湿地公园。谋划葡萄峪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将缑氏镇马屯村制鼓产业、金屯特色餐饮、玄奘文化、葡萄采摘等产业、文化资源优势串联融合发展,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全面提升。

    做大做强四个优势产业。做大小麦良种产业。加强与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提升小麦育种能力,重建种子质量检验检测室,申报“偃师小麦”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稳定4万亩小麦良种面积。做优葡萄产业。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整体提升项目,重点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葡萄避雨栽培,优化葡萄品种,提升葡萄品质。提升银条产业。支持5家银条深加工企业提质提升,鼓励研发银条酱等深加工产品,拉伸产业链条,采取“公司+基地”订单发展模式,带动银条基地扩大面积。做强花卉苗木产业。按照“高校+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建设邙岭黄杨精品博览园、观光示范园、黄杨产学研基地,打造北部邙岭万亩花卉苗木产业带,叫响“中国黄杨之乡”品牌。

    积极培育10个乡贤返乡创业园。谋划翟镇针织、缑氏葡萄、大口蔬菜、府店食用菌、邙岭黄杨、山化鞋业、岳滩三轮摩托车、顾县电缆、高龙家具、首阳山街道塑编等10个乡贤返乡创业园,引导在外乡贤返乡创业,引入社会资本投入,带动34个龙头企业、570个专业合作社、108个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做大做强,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经营主体辐射带动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形成“培育一个产业、引回一批乡贤、形成一个园区”的规模集聚效应,以乡贤返乡创业为抓手发展乡村产业,通过鼓励乡贤返乡创业,引导融入乡村产业链,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推动资金回流、项目回归、信息回传、人才回乡,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开创乡村产业发展新局面。


16386751248220019999.png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电话直呼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3608661122
13233915315
13837970112
18338879775
暂无内容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守信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