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信息网】“减县补乡”,是个路子!时间:2022-04-09 人员编制“减县补乡”改革,正在河南省全面推进。 据报道,2019年开始,河南省结合全省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以破解乡镇和街道“事多人少”和部分县直事业单位“事少人多”的矛盾为切入点,大力推进人员编制“减县补乡”改革。5月,河南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的意见》明确“减县补乡”相关政策,鼓励从上往下跨层级调剂使用行政和事业编制,推动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在不增加编制数量的前提下,缓解县乡编制资源配置的结构性矛盾。3年来,全省156个县(市、区)向乡镇(街道)共下沉编制33699名,平均每个乡镇(街道)增加编制15名左右。 基层干部并非人们想象中的“喝茶看报一整天,朝九晚五铁饭碗”,而是“5+2”“白+黑”,不但工作任务繁杂,而且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同时队伍建设存在不足,极大地制约了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河南的实践表明,“减县补乡”改革,在没有大幅增加财政负担的前提下,不仅解决了基层乡镇的人员需求,也实现了部分县直部门“自我瘦身”,强化了基层政权组织服务保障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达到了“基层事情有人办”的初衷。 “减县补乡”发掘了人力优势,为下沉干部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县直事业单位人员有学历、有经验、有技术,多数是本乡本土,已经成家立业,稳定性强,熟悉基层的工作方式方法,能快速融入基层工作,很快就成为基层党委政府不可或缺的工作“主力军”。 “减县补乡”有效破解了干部“身份转变”的壁垒,充实了基层干部力量。在编制总量不增、财政供养人员不增的前提下,通过盘活存量编制和人力资源,充实了基层力量,夯实了基层的执政基础,大大增强了基层工作能力和工作底气,乡镇的服务保障能力得以显著提升。 更为重要的是,“减县补乡”打破了干部“只能上,不能下”的“铁交椅”,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不但增强了下沉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激励更多的基层干部甩开膀子、迈开步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基层治理,关键在人。河南省探索实行的人员编制“减县补乡”这一做法无疑是一个好的尝试,对加强基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样本意义。但要深入推进甚至在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还需要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一是待遇保障,改革目的是为基层治理输送更多优质人才,除了现有的薪资待遇外,还应在领导职数设置上积极探索,给予相应的上升空间和渠道;二是机构保障,提升基层政权服务保障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不仅要让“基层事情有人办”,更重要的是 “基层事情科学办”,在人员到岗的基础上,还要实现乡镇机构职能的科学整合,才能让优秀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服务好“最后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