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信息网】缝衣扣村张成民:种500草 养200头牛 年赚260多万时间:2022-04-18
【乡村振兴信息网】张成民是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长水镇缝衣扣村人,今年51岁。早年在外打工已20多年,小有积蓄。随着年龄一年比一年大,张成民总感觉打工不是长久之计。2009年,他主动放弃在广东收入不错的工作返乡创业。当时,全县县各级政府都在发动群众养牛增收致富,还出台了奖励扶持政策。多方考察后,他决定兴办养牛场。 张成民说他的成功关键在于很少雇人干,凡事基本亲力亲为。张成民养了足有200来头牛,他却只聘了一个工人,加上他老婆,3个人就能轻松管理200来头牛。之所以3个人能养200头牛,全靠他铡草、配料、清理牛粪、收集饲草、秸秆青贮等基本采用了机械化作业,省工省力,事半功倍。 说到目前养牛的效益,张成民自信地说:“咱基本都是自己干,人工费用就少得多,仅人工开支一项,一年就能省不少的钱。和人家大老板比,我这200头母牛真不算啥,每年至少也能稳稳当当收入300多万元,扣掉各种开支,净赚260多万轻轻松松。” ● 没经验、没技术、经营不善,导致第一次养牛失败 初次养牛,张成民投资了15万元,购进牛犊40多头,和本村另外两个养牛户一道开始了养牛创业之旅。由于第一次养牛心里没,加上底资金短缺,运输车、铡草机等必备的机械无力购置,张成民只能用平板车和摩托车运酒糟、玉米、牧草等饲料,还要人工铡草、清理圈舍。劳动强度大,每天累得人直不起腰。 由于当时收草的路不好走,张成民骑摩托车不知摔了多少次,受了多少次伤,但他都咬牙坚持自己干,为了省钱,而舍不得多雇人。由于干活全靠人力,工作效率就极低,两口子实在干不过来,就在村里雇了三个人帮工,一年工资9万元,加上逢年过节的“红包”,将近10万元。 因第一次养牛缺乏经验经验,购进的牛犊品种差,再加上无养殖技术,经营管理差,年底一算账,他和另外两家养牛户一样都亏惨了。 ●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之人、钱始终归是由内行人赚走的 如果一个人失败99次,第100次成功了,那他无疑是人们眼里的成功者;假若他一次失败,从此退出不再干,那他无疑会成为人们眼里永远的失败者。 而张成民就属于那种一旦选定目标,就会咬牙坚持、矢志不移、不会轻言放弃的人。 当另外两家养牛户面对失败、及时“止损”、不再干的情况下。张成民的亲人们也都极力劝他刹车转行。但生来性格倔犟,不服输的张成民,却一头撞到南墙上,哪怕再难也要坚持走到底。 但牛是张嘴的大活物,不仅要精心伺候,还得懂技术、会伺候、否则,“好心没好报”,花钱费力,还得不到高效益。 第二年,张成民一方面恶补养牛知识,凡是当地举办肉牛养殖培训班,张成民都积极报名参加,如饥似渴地利用各种机会学习与养牛相关的技术。他还买来各种养牛的书,遍访当地有经验的老养牛人,钻研书本上的技术,学习实践经验。张成民利用大半年的时间,带着问题学习,把学到的技术及时用于实践 。通过大半年的常识、技能方面的恶补,张成民将自己变成了一个让同行公认的“内行人”。另一方面,咬咬牙置办了养牛必备的工具车、铡草机、粉碎机、拌料机、青贮池等,将3个聘用人员减少为1个,仅人工成本每年就减少了6万多元。 当张成民迅速掌握了选牛、买牛、饲料搭配、疫病防治、秸秆青贮等关键技术后,养牛场的效益开始一步步好起来,养牛的规模也一年年如滚雪球般的发展,赚钱自然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包地种草,自繁自养、养牛效益一年比一年好 养牛的第三年,随着养牛效益的稳定,张成民认为:养育肥牛虽然投资相对较小,来钱也较快,但受市场影响也较大,加上农村散养户一年比一年少,架子牛资源一年比一年稀缺,要想养牛的路走得长远,就必须走自繁自养的路子。从第二批牛开始,张成民就将有繁育价值的母牛留作基础母牛饲养,到2015年初的时候,他的牛场已有能繁母牛200头,基本实现自繁自养的良性循环轨道。2015年当年出栏10月龄大的育肥牛200多头,年收入首次突破200万元大关。 俗话说:“牛未进场,饲草先行”,解决了牛的市场来源、以及养牛技术、经营管理问题后,心比针尖还细的张成民发现饲草将成为制约牛场发展的一大关键因素。随着这两年养牛户的增多,农村养牛首先要解决的饲草问题,将会进入竞争白热化的地步。要想养牛能稳步发展,良性循环,就必须及早着手解决饲草来源问题。 而解决饲草问题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流转土地种草”。农村有许多大片大片的撂荒地,三、二百块每亩、甚至几十元一亩的都有。把这些地流转过来,种上多年生的高产牧草,不是可以一劳永逸彻底解决养牛饲草的来源问题吗? 说干就干。张成民找到村委干部及相关人员,一拍即合,双方皆大欢喜。以每亩180元租金、一次性流转了500亩,彻底解决了养牛的饲草来源问题。 2019年,张成民自繁自养加购买架子牛育肥,全年出栏300多头肥牛,其中自繁自养190多头,市场购买架子牛120来头,全年创产值达300多万元。 “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看到张成民养牛赚了钱,乡邻们、包括当初养牛失败后退出养牛行的几个人,都纷纷找到他,希望在他的带动指导下养牛。张成民二话不说、爽快答应免费三包:“一包技术、二包种牛供应、三包回收”、而且回收价格要高于当地市场价。几年来,他们的养牛协会由当初的5家发展到现在40多家,年出栏育肥牛1300多头,年创产值2000多万元,张成民真正实现了自己“一家富不算富,家家福才算富”当初养牛的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