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振兴头条 >>政策 >> 【乡村振兴】我国花椒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
详细内容

【乡村振兴】我国花椒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

时间:2021-08-28     【转载】   来自:河南头条信息网

未命名_副本25.jpg

    我国是世界花椒第一生产大国,共有13个产区获得“全国花椒之乡”称号。调研组重点收集了国内11个省(市)25个花椒产区情况,发现国内花椒种植区域较广,消费市场稳定,精深加工空间巨大,是特色农产品中适宜性广、见效较快、收益稳定的一个产业,同时也面临一定的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需要持续加强对该产业的科技研发和政策扶持。

  花椒产业发展现状

  区域分布广泛。花椒根系发达,对土壤环境要求不高,耐干旱瘠薄,我国各地区均有种植。汇总国内25个产区数据,花椒栽种面积共1728.4万亩,其中青花椒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和重庆等省市,栽种面积为1037.9万亩,占60.0%;其余产区以红花椒为主,栽种面积为593.6万亩,占34.3%。

  产量快速增长。从收集数据显示,2014—2018年,国内花椒主产区产量从28.9万吨增长到37.4万吨,增长了29.4%,其中以重庆产区增幅最大,达112.7%,山西芮城、云南昭通、甘肃陇南增幅分别为64.2%、60.8%、19.4%。

  经营模式固定。花椒产业园模式:目前国内共创建了2个国家级以花椒为主要产业的产业园区,一是重庆市江津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总投资2.54亿元,种植面积22.9万亩,产量12万吨,总产值达到61.1亿元;二是陕西省韩城市国家花椒产业示范园区,总投资50亿元,规划总面积367平方公里,租赁区入驻经营户60余家,面积达18610平方米。集约化经营模式:主要为“农业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模式,责任分工和利润分配较为明确。农业公司通过为椒农提供技术和销售渠道获得利润;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入股分红获得利润;农民通过种植花椒获得利润。分散经营模式:主要为农户依靠自有土地或周边闲置土地单独种植,生产成本投入少,规模小、风险小,目前国内仍以农户分散种植模式居多。

  优势品种单一。国内花椒以色泽划分可分为红花椒和青花椒两大类,红花椒主要有大红袍、二红袍、小红袍、凤椒、伏椒和梅花椒等品种,青花椒主要有竹叶椒、九叶青和藤椒等品种。以区域划分,西南地区主要以青花椒为主,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主要以红花椒为主。

  花椒消费对象主要为餐饮市场、调味品加工企业、食品企业和家庭。在调味品市场,花椒是火锅底料、豆瓣酱等主要原料之一。在食品行业,花椒主要用于怪味胡豆、绝味鸭脖等麻辣味的休闲食品。花椒也是西南、西北、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区家庭厨房的必备佐料。

  花椒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主要销往日本、泰国、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及地区,国内花椒产品每年出口量是进口量的430多倍。2015年我国花椒出口量为12.2万吨,出口额为12.87亿美元;2019年出口量为15.39万吨,出口额为17.42亿美元,较2018年分别增长6.06%和8.04%。

  我国花椒进口规模较小,主要来源于印度、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2015年我国花椒进口量231吨,进口额235万美元;2019年进口量355.52吨,进口额371.42万美元,较2018年分别增长12.35%和13.24%。

  干花椒是花椒市场主要产品。在青花椒产品市场,干花椒、保鲜花椒、花椒调味品和花椒精深加工品占比分别为78%、12%、7%、3%。红花椒产品也以干花椒、花椒粉等常规产品为主,花椒油和调味品占比较少。目前国内各花椒产区基本都建立了花椒批发市场,花椒产品主要通过花椒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电商平台等渠道进行销售。

  花椒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面积增长速度将放缓。由于近年来花椒价格攀升较快,深受各主产区农民的欢迎,面积增速较快。资料显示,2015—2019年,花椒消费年均增长4.39%,产量年均增长4.92%,产量增长速度高于消费增长速度。

  市场需求仍有增长空间。2015—2019年,国内花椒消费市场需求量年均增长3.81%,且95%都用于食用。据调查,全国4亿左右人口有食用花椒的习惯,且有增多趋势。在餐饮市场,火锅连锁品牌众多,将进一步拉动花椒消费需求,花椒市场仍有增长空间。

  精深加工产品将逐渐增加。近年来,国内各产区陆续意识到花椒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的紧迫性,多数产区政府都对花椒加工明确了方向和目标,未来花椒精深加工将向康养保健、生物医药和日化原料等方面转型,花椒成分与功效研究将更加广泛,精深产品将更加全面。

  花椒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种质资源混乱,优势品种不多。目前,国内还没有建立统一的花椒种质资源性状描述规范和分类评价标准。各花椒主产区少有花椒种质资源收集,也并未按标准建立种质资源圃。各地花椒品种名称各异,存在同名不同种、同种不同名等问题。无专门的育种机构,苗木繁育大都采用种子实生繁育,几乎不采用嫁接和组培方式,脱毒技术育苗基本没有。产区花椒品种良莠不齐,退化严重,优势品种相对单一。

  管理水平不齐,基础设施薄弱。国内花椒各产区单产水平差异较大,低产区和高产区产量相差一倍以上,花椒机械化程度水平较低。在管理服务上,有的产区归属林业部门,有的归属农业农村部门,技术标准无法统一。花椒产区基础设施普遍较薄弱,花椒贮存冷藏、冷冻设备和贮存油罐容量严重不足,一定程度制约了花椒产业发展。

  产业链条不足,科技支撑不够。目前,国内花椒产业研究多集中在品种、技术和简单的机具上,在精深加工领域和高端加工设备研发上较为欠缺。花椒加工方式单一,主要还是以烘烤、晾晒等初加工为主。70%以上的加工企业是中小企业,存在设备差、档次低、产品少的情况,精深加工能力弱。

  政策措施建议

  开展种质资源研究,推进花椒大数据建设。开展花椒种质资源研究,建立合作共享机制。一是对全国花椒品种的种质资源进行系统性调查和摸底;二是建立花椒实验室,培育优质花椒新品种;三是建立省市级花椒试验示范基地,筛选出适宜各产区的品种。

  加强技术示范推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理顺花椒产业管理服务体系,制定出台花椒地方行业标准。鼓励企业开展花椒加工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提高花椒全产业链的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构建花椒产业联合体,探索、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成立花椒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机构,将花椒病虫监测与防治纳入省级森林病虫防治项目。

  拓展产品深度研发,打造花椒区域品牌。配套研究经费,开展花椒内含物质研究,拓展花椒在生物医药、保健市场、日化原料、生物农药和饲料等领域产品。建立创新平台,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鼓励花椒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自主研发或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研发以花椒为主要原料的新、特产品,形成产业集群。多筹措举办花椒贸洽会、博览会等营销活动,扩大本地花椒影响,打造区域品牌。

  (报告撰写人员:王瑜,重庆市江津区农业科教信息中心;苏家奎, 重庆市江津区农业农村委员会高级农艺师;杨仕春,重庆市江津区多种经营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胡小琴,重庆市江津区农业科教信息中心研究生)




16386751248220019999.png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电话直呼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3608661122
13233915315
13837970112
18338879775
暂无内容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守信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