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振兴 >>龙头风采 >> 【乡村振兴信息网】河南省农业产业链延伸策略研究
详细内容

【乡村振兴信息网】河南省农业产业链延伸策略研究

时间:2025-04-22     作者:曹雷【转载】

未命名_副本25.jpg

河南省农业产业链延伸策略研究

在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对于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积极探索农业产业链延伸策略,以“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三产融合、市场拓展等多种路径,致力于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下将详细阐述其具体策略及实践案例。


一、产业链关键环节延伸与优化

(一)上游资源整合与技术升级

“五良集成”模式(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得到广泛推广。例如,安阳县广润坡建成5G智慧云平台,通过该平台实现了农田灌溉、虫情监测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精准性和效率。中原农谷集聚了近6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在品种选育方面成果显著,成功选育出“郑麦379”等高产优质品种,同时生物育种专项致力于开发耐盐碱作物,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

(二)中游加工与仓储物流强化

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得到大力发展。林州市红薯粉条加工厂年加工红薯4000余斤,通过加工增值带动了种植户增收。新郑市“数字果园”利用物联网技术监测苹果生长环境,使苹果产量提升了15%,体现了科技在农业中游环节的重要作用。

(三)下游品牌与市场开拓

积极打造“豫农优品”区域品牌,2024年新增绿色食品认证300个,地理标志产品达到158个,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双汇、三全等企业开发速冻食品、预制菜等产品,带动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2万亿元,拓展了农产品的市场空间。

二、技术创新驱动产业链升级

(一)智能农业与机械化应用

履带式插秧机、智能农机等先进设备得到广泛推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88%,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想念食品智能产业园实现了小麦收购、加工全自动化,并且研发了近400个单品,展现了智能技术在农业加工领域的应用成果。

(二)绿色生产与循环经济

商丘市利用黄河故道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年产水产品15万吨,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林州市洪河小米研发富硒小米、小米醋等产品,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

三、三产融合与业态创新

(一)农旅融合与体验经济

信阳浉河区采用“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发展林业旅游,使户均增收3500元,促进了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焦作武陟县打造“四大怀药”文化IP,开发药食同源产品,丰富了农业业态。

(二)电商与物流网络建设

农村物流配送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5%,5G网络普及率超过90%,为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提供了便利条件。黄金梨产业通过深加工开发梨膏,带动种植户增收,体现了电商与物流网络对农业产业的推动作用。

四、政策支持与主体培育

(一)新型经营主体带动

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分别达到398万家、21.5万家和10.9万个。贤达人士刘志军创办红薯深加工企业,带动红薯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发挥了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政府引导与资金扶持

建设省级农业产业园,吸引7家企业入驻投产,打造了小米、花椒等8个万亩基地。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深化“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模式,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

五、未来方向与挑战

(一)国际竞争力提升

为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河南省计划扩大速冻食品、种子等农产品出口,2024年农产品出口额已突破100亿美元,未来仍需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二)绿色低碳转型

推广盐碱地治理、生态渔业等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有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三)数字化转型

完善智慧农业平台,推动全产业链数据共享,是实现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和管理效率。

结语

河南省通过实施“产业链延伸 + 品牌化 + 数字化”三位一体策略,成功实现了农业从“卖原粮”向“卖加工品、卖文化、卖体验”的转变,形成了可复制的“中原模式”。然而,未来仍需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加强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以推动农业实现高质高效发展,促进农民实现富裕富足。未来的研究可以聚焦于如何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链的韧性和稳定性,以及如何更好地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等方面。


16386751248220019999.png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电话直呼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3608661122
13233915315
13837970112
18338879775
暂无内容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守信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